2014年12月在部落格以「兩伴怨聲啼不住,清粥已過四十三」為題,寫下我們夫妻結縭43年來粗茶淡飯,同甘共苦為家庭奮鬥打拼的往事,轉眼間七年過去了,月前剛低調度過50年金婚紀念日,時光飛快,新婚之日彷彿昨天。
我們夫妻故鄉都在台南麻豆,50年前在媒人公介紹下情投意合,於光復節前夕結為連理,婚禮結束即隨我北上,到北縣三峽工作地賃屋而居。在當時政府提倡「兩個恰恰好,一個不算少」的年代,我們婚後八年間仍順其自然生育了兩男兩女。為了養育孩子,老婆無法出門上班,只能在家把客廳當工廠,勤做各種手工幫助家計。
夫妻兩人同心協力,克勤克儉,在婚後九年就以50萬元(裝潢費另計)買下第一間公寓房子,不需再過著寄人籬下,居無定所,歷經五次搬家租屋的日子。隨著台灣經濟起飛,在我上班的外銷成衣公司也因訂單過多,人力不足,部分製程常需委外代工。由於我們工作品質很獲公司肯定,而成為公司常態性的手工家庭,舉凡修線、品檢、穿褲帶、釘鈕釦等工作,皆來者不拒,除了夫妻共同承擔,尚在求學的孩子有空也都會協助幫忙。因為成衣量大,屋內空間小,連臥房都成了貨品的堆積倉庫。
大約是民國78年吧,為了方便處理大量的代工成衣,我們租下住家對面的樓下當工作場所,同時做為新購汽車的車庫。不料公司消息很靈通,竟載來一貨車腰帶裁片和一台拷克針車,要我們從車縫、摺疊、套袋到裝箱,一氣呵成。由於貨源不斷,除了再自購兩部針車入列,也請鄰居婆媽們論件計酬,幫忙趕工。有耕耘就有收穫,那段期間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,也是營收最滿意的時候。
時空變幻莫測,景氣起伏無常,再風光的行業總有夕陽西沉之時,沒幾年,公司逐漸萎縮,走到盡頭關門大吉,我也結束在該公司38年的勞工生涯。而老婆沒手工可做之後,即有人介紹當保母幫上班族照顧嬰兒,當年帶過的數名嬰兒,如今都已十幾到二、三十歲了。
數十年來,老婆除了打理家務,養兒育女,還身兼多職,夙夜匪懈,對改善家庭經濟真是勞苦功高,感謝親愛的老婆,妳辛苦了。也許是長期疲累,以致積勞成疾,曾經數度進出醫院急診,至今仍因慢性病需要定期陪她赴院回診。八年前我們移居桃園楊梅,兩老慶幸在屋後空地找到樂當農夫的養生日子,每天享受種菜拔菜的樂趣生活,無奈好景不常,今年六月菜園被徵收改建公園了。
老夫老妻相遇相隨半世紀,這是前世修來的緣分,都應知福惜福,雖然日常生活偶有齟齬、怨言之聲,不過總是相忍為家,吵過之後很快就沒事了。祈願過了金婚紀念日,彼此依然相互扶持,保持身體平安健康,繼續「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」,並希望子女事業順利、家庭幸福美滿,小孫子快樂成長。 (寫於2021、11、26)
▲▲1971、10、24攝於故鄉老家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