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緣糖尿病12要點 〈李少文〉
台灣在日據時代生活困苦,貧富差距有如天壤之別,在城市,富者擁有整條街,窮者多淪為乞丐;而在農村,富者則動輒幾百甲的農地,貧困者世世代代淪為佃農,每年交租後所剩無幾,餐餐青菜毫無油水。因此,在日據時代,病者多為肺疾等營養不良病症。
國民政府光復臺灣後,在先總統蔣公的領導下,實施「耕者有其田」政策,使全臺灣的佃農都得到土地耕作,續由農業型態轉為工業型態,臺灣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大幅提升,從日據時代每年三節才有一隻雞或一斤豬肉吃吃,提高到餐餐都有雞、豬肉食用,各類食物不虞匱乏,但也相對地造成營養過剩。
再由於世界局勢整整60餘年的穩定成長,肥胖人口代代成幾何級數的增加,現在臺灣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,國際糖尿病協會宣佈,全世界的糖尿病患已經達到2.85億人口,面臨失控的地步。美國《預防》雜誌一篇文章指出,是因為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沒能控制血糖。臨床上女性稍高於男性,體型肥胖者較易得糖尿病,且年齡愈大盛行率愈高。醫師們認為,現代人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及少運動是糖尿病的主因。
據衛生署統計,糖尿病死亡率近10年來已躍升5倍,由1978年每10萬人口中6.5人,增加至1998年的34.49人,且從1979年以後躍為臺灣10大死亡原因的第5位。臺灣糖尿病的死亡率正在快速的攀升中,根據統計,去年糖尿病的總死亡人數逾萬人,換句話說,平均每小時就有1.2人因糖尿病失去生命,與自殺同為增加率攀升速度最快的10大死因。
其實,只要做到以下12點,糖尿病就與你無緣,你就不會得到糖尿病。
1、 吃肉前喝兩湯匙醋: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研究發現,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,喝兩湯匙醋,可大幅降低血糖值。如不習慣直接喝醋,可以分次混入菜湯中,或飯前吃點加較多醋的涼拌菜。醋則以釀造的糯米白醋(工研、萬家香)、蘋果醋、水果醋或自調甜度的蜂蜜醋(糯米醋摻入適量蜂蜜)等均佳。有一前輩93歲,望之若70餘歲,行動亦如70餘歲者俐落自然,請教其養生之道,就是每餐必吃三湯匙醋加上適度的運動,因知,吃醋對身體有莫大之幫助。
2、 減輕5%的體重:哪怕你非常肥胖,即使很少運動,但只要體重減輕5%,患糖尿病的危險就會降低70%。
3、 每天走路35分鐘:芬蘭研究發現,走路可讓體內胰島素得到最大利用效果。每週走路4小時,每天35分鐘,可使糖尿病危險降低80%。目前臺灣倡導日走萬步,不但可降低糖尿病,對心血管疾病也有預防功效。
4、 多喝咖啡: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,每天6杯咖啡,糖尿病危險降低29%至54%;每天4至5杯,降低約29%;但每天1至3杯則幾乎不起作用。但心臟功能欠佳者,必須節制或減少,避免心悸等造成之難受現象。
5、 多吃高纖維食物:買食物時注意纖維含量,至少含有5公克的粗纖維,諸如纖維質高的芹菜、芥菜、麥片等,可降低乳腺癌、糖尿病、高血壓及中風危險。
6、 一週內吃速食不可超過二次:美國研究發現,每週吃速食二次以上,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。現在臺灣被美式快餐入侵,年輕一代大多因速食而超胖,成為日後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潛在危險。
7、 火腿香腸要少吃:每週吃五次以上火腿或香腸,糖尿病危險會增加43%,罪魁禍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劑。專家建議,應少吃醃漬肉類,多吃蔬菜。
8、 肉桂有助降血糖:德國科學家發現,肉桂有助於降血脂,進而防止糖尿病危險。肉桂粉可撒在咖啡裡,也可以和蜂蜜一起沖水喝。中醫研究:肉桂含有揮發性肉桂油,對胃腸有緩和的刺激作用,能興奮消化機能,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,排除消化道內的積氣,且對多種細菌有抑制繁殖作用,能制止腸內異常發酵。
9、 做事之前先做三次深呼吸:長期壓力會導致血糖升高。專家建議,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三次緩慢的深呼吸,可以放鬆身心減少壓力。
10、 睡眠在6至8小時之間:睡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,糖尿病危險會翻一倍;反之,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,糖尿病的危險也會增加三倍。
11、 不要獨居:獨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2.5倍。專家建議,即使獨居也不能懈惰貪吃,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出運動,與友人、鄰人互動,培養正當娛樂。
12、 54歲後多關注血糖:血糖指數為100至125毫克/分升的人,十年內最易發生糖尿病。專家建議,45歲後,肥胖者、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,平日就應該多關注自己的血糖,現在科學發達,西藥房都能買到價廉的測血糖小儀器,經常檢測、控制自己的血糖值。(轉載自浙江月刊504期)
【編輯自中華民國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「校友通訊」第112期】